女性通常仍然比男性活得更久,但這種性別差距正在慢慢縮小
女性傾向于比男性壽命長但對1990年至2010年死亡率數據的全球回顧表明,預期壽命的性別差距正在縮小。
該研究基于對聯合國數據的統計分析,該數據根據影響死亡率的可衡量因素將194個國家分為相似的“集群”。
與1990年的統計數據相比,到2010年,每個國家的預期壽命都保持一致或有所改善。男女死亡率差距也大幅縮小。
在全球范圍內,今天的女性往往生活在大約四五年比男性長,盡管在一些國家,如俄羅斯,女性可以多活近十年比男性同行。
為什么存在這種差距相對不清楚,雖然其中一些可能是生物學上的,但還有其他影響因素決定了個人的死亡率,其中許多取決于社會和環境的變化。
例如,雖然南非等一些國家的預期壽命從 1990 年到 2010 年大幅下降,但這些例外主要是由于當地因素造成的,例如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流行,埃博拉病毒,瘧疾、戰爭或饑荒。
如果未來全球總體趨勢大致保持不變,到2030年,性別之間的差距可能會進一步縮小,西班牙阿爾卡拉大學和巴塞羅那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及牛津大學的專家預測。
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都是如此,盡管高收入國家的預期壽命回報率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遞減。
盡管如此,在澳大拉西亞、歐洲和北美等地區,研究人員估計,到 2030 年,老年人的死亡率將顯著下降,盡管退行性疾病仍將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日本、澳大利亞和一些西歐國家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的長壽指標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2010年,美國位居榜首,但研究人員預測,到2030年,美國將跌至第二甚至第三位。
與吸毒有關的死亡人數正在增加到可怕的水平在美國,它正在破壞美國未來的健康進步。
一些估計表明,到 2029 年,美國可能會再經歷 100 萬阿片類藥物死亡。
目前的預測僅基于十年的數據,因此需要對他們的推論持保留態度。例如,在過去幾年中,預期壽命有所增加在許多國家停滯不前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帶有對男性預期壽命影響更大比女人的,但這可能只是暫時的離開從總體趨勢來看,增長趨勢。
也就是說,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醫生科學家布蘭登·閆(Brandon Yan)說,告訴陳麗在新科學家結果“與流行病學趨勢這將意味著全球預期壽命的延長和性別差距的縮小。
首席研究員大衛·阿坦斯(David Atance)及其同事已經計算了這些數字,并預測大多數國家的長壽趨勢將持續到未來。
他們發現,到2030年,拉丁美洲國家可能會獲得僅次于高收入地區的最佳死亡率指標,在提高男性預期壽命方面取得了特別顯著的進展。
在近年來面臨疾病、饑荒、暴力沖突和戰爭的國家,如非洲和中東國家,男性的預期壽命也有望提高。
相比之下,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馬達加斯加、盧旺達、蘇丹、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的預期壽命增長將主要來自女性人口,因為社會經濟和政治條件有所改善。
預計中非共和國、科特迪瓦、萊索托和津巴布韋將出現最壞的結果。在過去十年中,這些國家都卷入了戰爭,經歷了社會、經濟和政治動蕩。
當然,這些都沒有考慮到未來幾年可能出現的新的經濟、社會或政治發展。
時間會證明未來預期壽命的改善是否真的發生,尤其是在氣候變化威脅數以百萬計的生命在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
該研究發表在PLOS ONE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