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冰川的戲劇性崩塌 專家稱這是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警告
專家表示,瑞士樺木冰川的崩塌是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警告,表明生活在脆弱冰層陰影下的世界各地社區面臨的危險不斷升級,尤其是在亞洲。
5 月 28 日坍塌的錄像顯示,一大團冰和瓦礫從山坡上沖下來,進入布拉滕 (Blatten) 的小村莊。
瑞士發展合作署(Swiss Development Cooperation)減少災害風險顧問阿里·諾伊曼(Ali Neumann)指出,雖然氣候變化在 Blatten 的具體案例中,“仍需調查”,更廣泛的影響對冰凍圈——世界上被冰凍水覆蓋的部分——是顯而易見的。
“氣候變化及其對冰凍圈的影響將對生活在冰川附近、冰凍圈附近的人類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這些社會以某種方式依賴冰川并與它們共存,”他說。
炮火在很大程度上摧毀了布拉滕,但上周疏散了 300 名居民,避免了大規模傷亡,但仍有一人下落不明。
“它還表明,通過正確的技能以及對緊急情況的觀察和管理,你可以顯著降低此類災難的規模,”諾伊曼在塔吉克斯坦舉行的聯合國支持的國際冰川會議上說。
世界氣象組織 (WMO) 水文、水和冰凍圈主任 Stefan Uhlenbrook 表示,這表明喜馬拉雅山和亞洲其他地區等脆弱地區需要做好準備。
“從監測到數據共享,到數值模擬模型,再到危險評估和溝通,整個鏈條都需要加強,”Uhlenbrook 說。
“但在許多亞洲國家,這很薄弱,數據沒有充分關聯。”
“還不夠”
瑞士地質學家使用各種方法,包括傳感器和衛星圖像,來監測他們的冰川。
聯合國去年表示,亞洲是 2023 年世界上受氣候和天氣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洪水和風暴是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主要原因。
但許多亞洲國家,尤其是喜馬拉雅山國家,缺乏與瑞士國家同等程度的監測其巨大冰川的資源。
根據 2024 年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的報告,亞太地區三分之二的國家擁有早期預警系統。
但最不發達國家的覆蓋率最差,其中許多國家處于氣候變化的前線。
“監測不是不存在,但還不夠,”尼泊爾國際山地綜合開發中心(ICIMOD)的地質學家蘇丹·比卡什·馬哈詹(Sudan Bikash Maharjan)說。
“我們的地形和氣候條件具有挑戰性,而且我們缺乏這種級別的資源來生成密集的數據。”
這種差距反映在每次事件中與災害相關的死亡人數上。
根據總部位于比利時的災害流行病學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the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s Events)的緊急事件數據庫(Emergency Events Database)的數據,全球每場災害的平均死亡人數為189人,而亞太地區的死亡人數則要高得多,為338人。
在尼泊爾和不丹從事氣候適應工作的地球科學家雅各布·施泰納 (Jakob Steiner) 表示,這并不像出口瑞士的技術解決方案那么簡單。
“這些是復雜的災難,與社區合作實際上同樣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話,”他說。
“可悲的差距”
科學家警告說,由于氣候變化,為近 20 億人提供重要水源的喜馬拉雅冰川融化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使社區面臨不可預測且代價高昂的災難。
近幾十年來,出現了數百個由冰川融水形成的湖泊。當它們爆裂并沖下山谷時,它們可能是致命的。
永久凍土的軟化增加了山體滑坡的機會。
亞洲開發銀行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部的 Declan Magee 表示,僅靠監測和早期預警是不夠的。
“我們必須思考......關于我們在哪里建設,人們在哪里建造基礎設施和房屋,以及我們如何在暴露時降低他們的脆弱性“,他說。
尼泊爾氣候活動家和電影制作人 Tashi Lhazom 描述了她家附近的 Til 村在 5 月初是如何被山體滑坡摧毀的。
21 個家庭逃脫了——但只是剛剛逃脫。
“在瑞士,他們幾天前就被疏散了,在這里我們甚至沒有得到幾秒鐘的時間,”Lhazom 說。
“這種差異讓我感到難過,但也讓我感到憤怒。這種情況必須改變。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