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豬死后近整整一個小時才使它的大腦復活
科學家們在血液循環停止后近一個小時內恢復了豬大腦的活動。在某些情況下,由于中國研究人員的驚人發現,功能可以維持數小時。
這一成就代表著在患者心臟驟停后如何恢復大腦功能方面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這表明醫生可能能夠擴大心臟驟停后患者成功復蘇的短暫窗口。
訣竅是什么?將患者未受傷的肝臟(身體用來凈化血液的器官)整合到生命支持系統中,以便在一段時間后恢復大腦。
由于血流的快速停止,心臟驟停會導致體內出現很多問題。隨后身體各部位的血液循環下降稱為缺血,當它發生在大腦中時,它可以在幾分鐘內造成嚴重的、無法修復的損害。這就是為什么心臟驟停的復蘇窗口如此短的原因。
眾所周知,多器官缺血在心臟驟停后大腦的恢復能力中起著一定的作用,但尚未對單個器官進行全面研究。
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 PIG 模型測試限制腦損傷的方法。在中國中山大學何曉順醫生的指導下,一組科學家轉向這種動物,試圖了解肝臟在心臟驟停缺血后大腦恢復中的作用。
該團隊使用 17 只實驗室飼養的西藏迷你豬,比較了肝臟與血液循環損失的關系。在一組實驗中,兩組豬腦缺血 30 分鐘;其中一組也患有肝缺血,另一組則沒有。同時,對照組無缺血。
當豬被安樂死并檢查它們的大腦時,對照組的腦損傷顯然最小;但未發生肝缺血的組比發生肝缺血的組表現出的腦損傷明顯更少。
研究的下一階段涉及嘗試將未受損的肝臟納入生命支持系統,以恢復從安樂死豬身上完全切除的大腦。這不太可能是用于治療人類的方案,但它有助于科學家了解復蘇可能可行的窗口。
基本的生命支持系統包括一個人工心臟和肺,以幫助將液體泵入大腦。對于一組,豬的肝臟被整合到系統中,稱為肝臟輔助腦正常體溫機器灌注。
首先,在生命支持程序開始 10 分鐘后,大腦連接到生命支持系統。對于沒有肝臟的系統,大腦中的電活動在半小時內出現,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
該團隊還嘗試了不同的延遲,以 30 分鐘、50 分鐘、60 分鐘和 240 分鐘的間隔將大腦連接到肝臟輔助系統。最有希望的最長間隔是在被剝奪血液后的 50 分鐘:大腦重新開始電活動,并保持在該狀態 6 小時,直到實驗結束。
值得注意的是,在缺氧 60 分鐘的大腦中,活動只恢復了 3 小時就消失了,這表明在增加功能正常的肝臟的情況下,復蘇可以成功。
研究人員說,這些結果表明,肝臟在心臟驟停后腦損傷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些發現為腦損傷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徑,并有望在未來提高人類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復結果。
該研究已發表在EMBO 分子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