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可能已經發現了我們見過的最快的行星系統
在距離地球約 24,000 光年的銀河系中央隆起中,一對奇特的物體似乎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在太空中飛馳。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有證據表明這些天體是一顆高速恒星及其伴隨的系外行星。如果這得到證實,它將創造一項新紀錄,成為科學界已知的移動速度最快的系外行星系統。
星星在整個銀河系中移動,通常以每小時幾十萬英里的速度。我們的太陽系平均速度穿過銀河系的獵戶座臂的速度是每小時 450,000 英里,或每秒 200 公里。
這兩個物體以至少 120 萬英里/小時(每秒 540 公里)的速度移動。
“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所謂的超級海王星世界,圍繞一顆低質量恒星運行,其距離將位于金星和地球,如果它在我們的太陽系中,”說來自馬里蘭大學和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天文學家肖恩·特里 (Sean Terry)。
“如果是這樣,它將是有史以來第一顆被發現圍繞超高速恒星運行的行星。”
這兩個天體最初是在 2011 年發現的,當時研究人員在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約翰山天文臺的天體物理學微透鏡觀測 (MOA) 項目的數據中尋找系外行星。
引力微透鏡效應是當大質量天體靠近一側遙遠的觀察者與另一側遙遠的恒星之間的視線時發生的現象。
由于質量扭曲了時空,恒星的光在到達觀察者的途中穿過物體扭曲的時空時會彎曲。如果所有三個點都足夠緊密地對齊,則圍繞中間物體的彎曲時空將充當觀察者的鏡頭,放大星光。
研究人員在 2011 年研究了 MOA 數據,確定了這兩個天體的相對質量——一個天體的質量是另一個天體的 2,300 倍——但兩者的實際質量仍不清楚。
“確定質量比很容易,”說來自馬里蘭大學和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的天文學家大衛·貝內特 (David Bennett) 參與了 2011 年和 2025 年的研究。“計算它們的實際質量要困難得多。”
找到物體的實際質量需要知道它的距離,就像將放大鏡移近和移遠會扭曲物體的表觀大小而不改變它們之間的差異一樣。
Bennett 和他的同事在 2011 年為這兩個天體提出了兩種情況:要么是一顆恒星和一顆行星,恒星的質量比我們的太陽略小,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 29 倍,要么它是一個不那么遙遠的流氓超木星拖曳比地球小的衛星。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試圖找出這兩個是什么以及十多年后它們在做什么——使用來自夏威夷凱克天文臺和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的數據。
他們確定了一個距離地球大約 24,000 光年的恒星系統作為最有可能的候選者。它位于銀河系明亮、人口密集的中央恒星凸起處,從銀河系的市中心到我們遙遠的郊區棲息地。
根據它與 2011 年信號的距離,該團隊計算了這顆恒星的移動速度,發現它的速度是我們太陽的兩倍多。
不過,這只能解釋從地球上看到的二維運動。它也可能向我們靠近或遠離我們,這從我們的有利位置更難檢測到,但這意味著它的移動速度會更快。
這表明這顆恒星可能足夠快,可以超過銀河系的逃逸速度,被認為約為每秒 550 到 600 公里。
如果是這樣,那么它就會前往星系際空間——盡管不是數百萬年,因為銀河系很大,而且它仍然幾乎就在中間。
雖然這個太陽系符合 2011 年天體的特征,但只有時間會證明一切。
“為了確定這顆新發現的恒星是導致 2011 年信號的系統的一部分,我們想在另一年再次查看,看看它是否朝著正確的方向移動,”Bennett說.
如果這顆恒星只是保持靜止,那么我們就會知道它沒有對產生信號的系統做出貢獻。
“那意味著流氓行星和系外衛星模型受到青睞,”解釋來自馬里蘭大學和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的天體物理學家 Aparna Bhattacharya。
該研究發表在天文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