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警告說,從現在開始,食品價格預計將逐年上漲
氣候變化,特別是氣溫上升,可能導致食品價格每年上漲 3.2%。新研究由德國的研究人員提供。
隨著氣候變化的持續惡化,這種價格上漲將意味著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沒有多樣化和健康的飲食,或者根本沒有足夠的食物。
新的分析顯示,到2035年,全球變暖可能導致食品價格通脹每年增加0.9至3.2個百分點。同樣的變暖將導致整體通脹率上升幅度較小(0.3至1.2個百分點),因此需要將更大比例的家庭收入用于購買食品。
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都將在世界范圍內感受到這種影響,但最明顯的莫過于全球南方。與氣候變化的其他各種后果一樣,非洲將受到最嚴重的影響盡管對其事業貢獻不大。
我們自己對西非加納糧食安全的研究,讓我們了解了價格上漲在實踐中可能意味著什么。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將西非描述為一個“熱點”氣候變化,模型預測極端上升的溫度并減少雨量.擁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直接依賴雨養農業,加納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我們最近進行了一次研究在該國北部的農村地區米翁。我們采訪了近 400 人,其中只有一個人告訴我們,他們在過去 12 個月中經歷了某種程度的糧食不安全。約99%的受訪者表示,氣候變化至少是部分原因。
此外,62%的人處于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態,26%的人經歷嚴重糧食不安全(一整天沒有食物)。這些百分比比加納的要差得多全國平均水平(分別為39%和6%),但與多哥、布基納法索和貝寧等西非一些最貧窮的國家相似。
我們還對來自鄰國布基納法索的難民進行了類似的研究,這些難民越過邊境逃往加納上東地區。再100%經歷過糧食不安全。
米翁沒有遭受突然的饑荒,也沒有發生任何特別不尋常的事情導致這種糧食不安全。這種情況被認為是“正常現象”由于氣候變化的影響。
與氣候相關的食品通脹可以分解為兩個相互關聯的問題。
季節變化、病蟲害
首先,導致通貨膨脹的氣候變化效應已經使糧食更難獲得。例如,較高的溫度會導致長期建立和可預測的農業季節發生變化,因此可能阻礙農作物生產.
其他后果可能包括更多的病蟲害爆發,耗盡牲畜和食物儲備,以及對本已糟糕的道路造成熱應激,這使得進入農村社區變得更加困難。
所有這些因素推高物價,降低受影響家庭的購買力。食品通脹的驅動因素已經在加劇糧食不安全。
這個問題的第二部分是通貨膨脹本身的上升。每年3%的價格上漲將意味著家庭購買所需商品的能力降低。
他們可能需要在質量甚至文化上重要的食物上做出妥協。這反過來又使人們更容易受到疾病和其他健康問題的影響。營養不良是全球免疫缺陷的主要原因。
在加納,我們發現那些報告對氣候變化有更多了解的人更有可能獲得糧食安全。盡管很少有人接受過任何正規教育。這證明受影響的人口非常清楚溫度的變化和氣候的不可預測性,并且可能正在采取積極的緩解措施。
那些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人更有可能從事對氣候敏感的職業,如農業,因此會更容易暴露。向人們傳授氣候變化知識可能會提供一些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從而提高糧食安全。
氣候變化是一種饑餓風險乘數對于那些具有根深蒂固的脆弱性的人群。有鑒于此,134 個國家在 COP28 上簽署了聲明將糧食系統納入其氣候行動,以確保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食物來應對氣候變化。
這項新研究背后的研究人員認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可以限制對全球經濟的任何影響。我們還建議,經濟多樣化將對那些依靠農業獲得食物和收入的社區起到某種保護作用。
政府干預還可以確保為那些容易因通貨膨脹和糧食供應減少而陷入貧困循環的人提供財政保護和營養援助。
杰西卡·博克索爾,公共衛生與營養研究員,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和邁克爾·海德,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