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80年前的厄爾尼諾現象引發了南極洲“世界末日冰川”的退縮
大量冰損失自 1970 年代以來,在南極地區就觀察到了這種情況,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至少在一些重要地區,它實際上早在 1940 年代就開始了,甚至可能更早。
由休斯頓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從塊體附近的七個地點收集了沉積巖芯斯韋特冰川及周邊地區松島冰川以準確確定電流熔化何時開始加速。
可以追溯到 10,000 多年前,巖石樣本講述了冰架的故事,在我們有衛星來監視它們之前,可以幫助確認對斯韋特冰川退縮歷史的估計。
這條巨大的冰河直徑約120公里(75英里),恰好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川之一。它有時被稱為“世界末日冰川”,因為它的消亡意味著重大且不可逆轉的變化在南極洲。
基于兩個冰川附近巖心特征的測量結果非常吻合,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他們正在研究南極環境大規模變化的影響。
“我們的研究特別重要的是,這種變化不是隨機的,也不是特定于一個冰川的。說地質學家雷切爾·克拉克(Rachel Clark),來自休斯頓大學。
“這是氣候變化的更大背景的一部分。你不能忽視這個冰川上發生的事情。
?以前的建模,研究結果指向一個極端厄爾尼諾氣候模式1939年至1942年間,全球天氣模式的轉變使南極西部的水域變暖,并且很可能在冰架大幅退縮之前。
這些外部因素,而不是冰本身的動力,足以導致更多的冰自由漂浮,而不是附著在海床上。這個的撤退接地區隨著更多的冰基礎與變暖的海水接觸,導致更大的不穩定性和更多的融化。
據研究人員稱,他們的研究表明,一旦冰蓋開始收縮,即使最初的觸發因素不再存在,融化也會持續數十年。對于研究的科學家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冰融化.
“重要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只持續了幾年,但兩個冰川,Thwaites和Pine Island,仍然處于顯著的退縮狀態,”說地質學家朱莉婭·韋爾納(Julia Wellner),來自休斯頓大學。“一旦系統失去平衡,撤退就會繼續進行。
人們認為斯韋特冰川有出現凈虧損自世紀之交以來,超過1萬億噸的冰,更多地了解過去如何引發融化加劇,可以幫助我們模擬未來問題的規模。
“冰川之所以重要,不僅因為它對海平面上升的貢獻,還因為它就像瓶子里的軟木塞一樣,擋住了后面更廣闊的冰層。說韋爾納。
“如果Thwaites不穩定,那么南極洲西部的所有冰都有可能變得不穩定。
該研究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