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環境》雜志致力于宣傳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領域政策法規,介紹相關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和實踐經驗,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服務環境友好型畜牧業發展。
曾用名:飼料廣角;國外畜牧學:飼料
主辦單位:中國飼料工業協會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2096-6188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10-1588/S
出版周期:半月刊
《甘肅畜牧獸醫》雜志主要欄目:研究報告、臨床實踐、特種養殖、綜述與專論、參謀顧問、生產技術、專業戶園地、廣告與信息。
]]>《農業科技與信息》是由甘肅省農牧廳主管、甘肅農業雜志社主辦,全國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利用自身影響面廣的優勢,致力于推廣農業最新技術,強化前沿學術交流平臺,匯集農村工作成功經驗,傳播農業適用經濟信息。融學術性、指導性、實用性于一體。2014?年11?月,經國家相關機構論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本刊列入第一批認定的學術期刊。國內統一刊號CN62-1057/S,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3-6997。
一、征稿范圍
《農業科技與信息》主要刊登農、林、牧、副、漁業等領域內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及時報道國內外農業科技成果,科技信息和研究動態。主要欄目:農藝農技、資源環境、食品科學、園林園藝、農業裝備、農經管理、教育培訓、草原畜牧、林業科技、水利水電、三農視野。對于有重大學術理論創新的文稿,本刊將優先發表。
二、稿件要求及注意事項
1.文稿務必立論正確、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謹、數據準確、語言通順、文字精練,應具有創新性、學術性、規范性和可讀性。
2.投稿文章中注明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不需注明)、籍貫、職稱、主要從事工作或研究)和聯系方式(電話、郵箱、詳細地址、郵編);作者單位要求書寫單位全稱、地名、郵編。
3.?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采用四級制,如1、1.1、1.1.1、1.1.1.1……
4.計量單位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單位使用方法》規定,長度用km(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μm(微米);重量用t(噸)、kg(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面積用hm2(公頃)、m2(米2)、cm2(厘米2)、mm2(毫米2)、μm2 (微米2);體積用m3 (米3)、cm3(厘米3)、mm3(毫米3)、μm3(微米3);容量用L(升)、ml(毫升)、μl(微升);時間用d(天)、h(小時)、min(分)、s(秒);表示濃度ppm一律改用μl/L?或mg/kg?。
5.表格用三線表,即表頭線、表底線、欄頭線,表頭欄目若為多層次時可加輔助線,并須有表題(置表上)。圖要清晰、規范,須有圖題(置圖下)。凡用文字能說明的問題,盡量不再用表格或圖重復表達。
6.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
7.凡屬國家重點項目、省部級以上各類基金資助項目和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項目、專利的論文,請在來稿中注明。
8.對未采用稿件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對采用的稿件,編輯部有權對錄用稿件作適當刪改。若作者投稿一周后仍未收到本刊處理通知,請即來電來函查詢。
]]>獲獎成就
一、獲得一系列國家及省部級行業獎項。先后獲得廣東省優秀期刊、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4年獲全國優秀農業期刊一等獎,2006年獲全國農業期刊金犁獎一等獎等,2006年入選中國農業核心期刊,2008年期刊的辦刊成績得到了全國同行的肯定、正式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0年獲廣東省優秀期刊獎,奠定了全國綜合類農業科技期刊的排頭兵地位。
二、被國內外優秀學術數據庫收錄。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和中國科技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CSCD),加入了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三大數據庫,以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文農業科技文獻數據庫、聯合國FAO農業數據庫、IRRI數據庫等多種國內外著名數據庫與檢索系統等。
三、稿源拓展實現跨越式發展,期刊載文量和論文質量不斷提高。經轉變辦刊理念、創新辦刊機制后,來稿機構已遍布全國各地,以全國重點農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等優秀基金論文居多,來稿量激增。2004年版面由52頁增加至56頁,2005年版面為96頁,2006年由雙月刊擴為月刊、版面達112頁,2008年平均頁碼接近170頁,2009年平均頁碼增加至280頁、基金論文比達55%;2010年平均頁碼320多頁,基金論文比達62%。從2011年起,本刊改為半月刊出版。影響因子也逐年提升,居于同類期刊前列。
四、欄目設置全面。《廣東農業科學》雜志設立了糧食作物、種質資源、經濟作物、園藝園林、土壤肥料、植物保護、貯藏加工、畜牧水產、生物技術、質量標準、生態環境、農業工程、實用技術、數字農業、產業經濟、三農研究、專論·綜述等欄目,使農業各學科領域的新技術、新經驗、新方法得到廣泛的宣傳與推廣,并及時跟蹤報道重大農業科研成果,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在生產經營環節的推廣進程。
五、編輯團隊建設上新臺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本刊編輯部被省科技廳評為“廣東省科技期刊先進集體”、“廣東省科技期刊優秀編輯部”等。常務副主編駱浩文同志及編輯楊賢智同志2010年被評為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編輯‘銀牛獎’”,編輯部主任蘇柱華同志被評為第六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獎”——駿馬獎。
六、《廣東農業科學》雜志順應時代發展,進行電子期刊探索研究。承擔了省科技基礎條件建設項目“農業科技電子期刊在線服務平臺建設”,成功實現了農業期刊在線服務,投稿、審稿、學術交流、發行征訂等各個流程的數字化,既方便又快捷,受到廣大作者和讀者的認同。
七、進行市場化運作、品牌經營。解放思想,轉變辦刊理念,進行市場化辦刊探索,實行全成本核算,面向“三農”,服務“三農”,成果轉化效益顯著。
]]>
《貴州農業科學》本刊由一個技術性、普及性的期刊,發展成為有一定影響的學術性期刊。以刊登全省農業科研成果、前沿研究為主的試驗研究報告和應用研究。定期報道我省農業科學技術研究和應用的主要成果,及時反映我省農業科學的進展狀況和研究水平,增加了當前全省農業生產有較大指導意義的技術性研究文稿,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種養加相結合,高產、優質、高效及生態農業相結合,為貴州農村經濟的發展獻技獻策,促進全省農業生產、科研、教學不斷向前發展。
]]>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依托北京林業大學雄厚的學術資源,《風景園林》大量發表國內優秀教師和風景園林師學術論文,關注行業動態與政策,同國內優秀設計院保持密切聯系,推廣國內優秀設計項目和行業活動;致力于“傳播與促進世界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的理念和實踐”,并切合風景園林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實現“《風景園林》雜志為當今的風景園林實踐制定了新的紀錄標準”(美國哈佛大學原風景園林系主任耐爾·科克伍德教授語)的愿景。
《風景園林》全力推進風景園林專業教育與行業發展,以風景園林師的職業實踐為核心,專題策劃約稿制為基礎,獨立向海內外約稿,積極挖掘當下行業的學術前沿和實踐新成果;適度、有效地開展了一些行業交流活動,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引導和推動全國風景園林行業的交流和溝通。
2009年,《風景園林》雜志社確立“百家思想庫,新銳設計堂”的辦刊思想,立足于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方向,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進一步提高期刊質量,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寬經營渠道,努力把期刊辦成風景園林行業先進理念和優秀成果的傳播平臺,教育、實踐、研究的交流平臺,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打造優秀的風景園林期刊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