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億年前的巖石揭示了 40 種從未見過的魷魚物種
高恐龍時代的海洋到處都是大量的魷魚。
日本和德國的古生物學家使用一種新技術來分析被鎖在巖石塊中的化石,在一塊 1 億年前的巖石中發現了大量頭足類動物的喙化石。
其中包括 263 個魷魚樣本——其中潛伏著 40 種科學家從未見過的古代魷魚。
這一發現揭示了白堊紀海洋中有多少魷魚,盡管它們的化石遺骸很少被發現。
“從數量和大小來看,這些古老的烏賊顯然在海洋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古生物學家 Shin Ikegami 說北海道大學的,該研究的第一作者。
“它們的體型和魚一樣大,甚至比我們在它們旁邊發現的菊石還要大。這向我們表明,魷魚作為古代海洋中數量最多的游泳者而蓬勃發展。
要制作化石,通常需要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腐爛的身體部位,這樣漫長且通常嚴格的化石過程才有時間發生而不會破壞遺骸。大多數化石是骨,牙,殼和爪;軟體部件需要特殊的化石環境.
魷魚主要由柔軟的身體部位組成。唯一的例外是它們堅硬的幾丁質喙。能夠在地球歷史的化石記錄中生存下來的魷魚喙對于理解這些迷人的頭足類動物(包括章魚、鸚鵡螺和墨魚在內的一組動物)是如何在地球上 5 億年中出現和進化的至關重要。
在這項研究之前,只有一個單個化石魷魚喙已經找到。然而,許多小型海洋化石沉積在難以提取和研究的雜亂組合中。
為了發現它們非凡的喙組合,研究人員轉向了一種名為研磨層析成像.基本上,科學家們會逐漸打磨掉巖石樣本,一層一層地薄薄,并在過程中對每一層進行高分辨率成像。
樣本本身被銷毀。但是,生成的圖像可以進行數字編譯,以三維方式揭示巖石的內部內容——包括其中化石的高度詳細的 3D 重建,這通常只能通過二維切片獲得。
Ikegami 和他的同事使用這種技術重建了一塊可以追溯到大約 1 億年前的化石布滿的巖石。里面是密集的動物殘骸組合,包括大約 1,000 個頭足類動物的喙,其中出現了魷魚喙。
這些喙又小又細,長度從 1.23 到 19.32 毫米不等,平均長度為 3.87 毫米,大約是以前唯一已知的魷魚喙化石大小的 6%。科學家們發現,這些喙的最小厚度始終小于 10 微米。
“這些結果表明,許多魷魚喙被隱藏為毫米級的微化石,并解釋了為什么它們在以前的研究中被忽視了,”科學家們在他們的論文中寫道.
基于這些結果,研究人員推斷,白堊紀魷魚的生物量將遠遠超過魚類和菊石的生物量,并且魷魚的多樣化在大約 1 億年前絕對呈爆炸式增長。
這與之前的假設形成鮮明對比,即魷魚是在導致恐龍時代的終結,大約在 6600 萬年前。
“這些發現改變了我們過去對海洋生態系統的認知。”古生物學家 Yasuhiro Iba 說北海道大學的。“魷魚可能是主宰現代海洋的快速而聰明的游泳者的先驅。”
該研究已發表在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