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眼中的某些東西可能會揭示您是否有過早死亡的風險
有朝一日,對人類眼球進行快速無痛的掃描可以幫助醫生識別“快速衰老者”,他們過早死亡的風險更大。
變老顯然會對每個人的身體產生影響,但僅僅因為兩個人的年限相同并不意味著他們的身體以相同的速度下降。
深入觀察一個人的眼睛可能是衡量他們真實生理年齡的更好方法,這可以讓我們一瞥患者未來的健康狀況。
2022 年,研究人員揭示了機器學習該模型被教導只需通過觀察視網膜(眼睛后部的組織)即可預測一個人的壽命。
該算法非常準確,它可以在3.5年范圍內預測英國近47,000名中老年人的年齡。
在這些視網膜被掃描十多年后,已有1,871人死亡,而那些看起來較老的視網膜的人更有可能屬于這一組。
例如,如果算法預測一個人的視網膜比實際年齡大一歲,那么他們在未來11年內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就會增加2%。同時,他們死于心血管疾病以外的原因或癌癥上漲了3%。
這些發現純粹是觀察性的,這意味著我們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在生物學水平上推動了這種關系。
盡管如此,結果支持越來越多的證據視網膜對衰老的損害高度敏感。因為這種可見的組織同時承載著血管和神經,它可以告訴我們有關個人血管和大腦健康的重要信息。
先前的研究表明,人眼后部的細胞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和其他衰老跡象.但這是第一項將“視網膜年齡差距”作為整體死亡率的有力預測指標的研究。
“視網膜年齡差距與非心血管/非癌癥死亡率之間的顯著關聯,以及眼睛和大腦之間聯系的越來越多的證據,可能支持視網膜是神經系統疾病的'窗口'的觀點,”作者在他們的書房里寫道。
由于研究中只有20人死于癡呆,作者無法將這種特定的腦部疾病與視網膜健康聯系起來。
他們還指出,近年來,與心血管相關的死亡人數有所下降,因為醫學繼續預防曾經是致命事件的事件。
這意味著視網膜健康仍可能是心血管健康的重要視角,盡管它與心血管死亡率無關。
例如,以前的研究有顯示視網膜照片可以幫助預測心血管危險因素。
“這項工作支持了視網膜在衰老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假設,并且對衰老的累積損害很敏感,這會增加死亡風險,”作者說結束.
其他現有的生物年齡預測因子,如神經影像學、DNA甲基化時鐘和轉錄組衰老時鐘,并不像視網膜年齡差距那樣準確。這些方法也可能成本高昂、耗時且具有侵入性。
同時,視網膜可以在不到 5 分鐘的時間內輕松掃描。如果我們能更多地了解這層組織如何與身體其他部分連接,臨床醫生就可以擁有一種出色的新工具。
該研究發表在英國眼科雜志.
本文的早期版本于 2022 年 1 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