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TikTok 上 8 分鐘足以損害年輕女性的身體形象

    近一半的澳大利亞年輕人對自己的身體外觀不滿意。

    社交媒體只使身體形象問題對年輕人來說更糟的是,導致他們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并努力追求通常無法達到且不健康的美容標準。

    允許人們創建和消費短視頻的 TikTok 已經積累了超過10 億用戶.有害內容,包括美化飲食失調和極度瘦弱身材的視頻,很容易在平臺上流傳。

    鑒于大多數 TikTok 用戶都是年輕,我們想探討這些內容如何影響年輕女性的身體形象。我們新研究發現只觀看八分鐘的 TikTok 內容,重點是節食、減肥和鍛煉,對身體形象滿意度有直接的負面影響。

    (倫迪·諾萬蒂諾/Unsplash)

    身體形象和美容標準

    我們招募了 273 名年齡在 18 至 28 歲之間的女性身份 TikTok 用戶,并將她們隨機分為兩組。過去或現在診斷為飲食失調癥的人被排除在研究之外。

    實驗組的參與者觀看了一段 7-8 分鐘的“促厭食癥”和“健身”內容匯編,這些內容直接取自 TikTok。這些視頻片段以年輕女性限制食物攝入為特色,并提供鍛煉建議和節食技巧,例如描述她們為減肥而進行的果汁清潔。

    對照組的參與者觀看了 7-8 分鐘的 TikTok 視頻匯編,其中包含“中立”內容,例如自然、烹飪和動物視頻。

    通過一系列問卷調查,我們測量了參與者觀看 TikTok 內容前后的身體形象滿意度和對美容標準的態度。

    兩組都報告說,從觀看視頻之前到之后,身體形象滿意度都有所下降。但那些接觸過厭食癥內容的人在身體形象滿意度方面的下降幅度最大。她們在審美標準的內在化程度上也有所增加。

    當一個人接受并認同外在的審美標準時,就會發生內化。接觸有害的社交媒體內容并不總是會造成傷害——當這些內容被內化時,身體形象可能會受到影響。

    在視頻實驗之前,我們向參與者詢問了一些關于他們使用 TikTok 的一般問題。我們還測量了對“健康”飲食的關注和飲食失調的癥狀。

    我們發現,每天使用TikTok超過兩個小時的參與者比不經常使用TikTok的參與者報告了更多的飲食行為混亂。然而,這種差異并非如此具有統計學意義.這意味著各組之間的差異沒有達到我們得出結論所需的閾值,這不太可能是偶然的。

    在用于評估飲食失調癥狀的量表上,報告高(每天 2-3 小時)和極端(每天超過 3 小時)使用 TikTok 的參與者的平均分數略低于臨床顯著飲食失調癥狀的臨界值。

    這表明每天接觸 TikTok 內容超過兩個小時可能與飲食失調有關,但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探索這一點。

    我們測量了參與者在觀看支持厭食癥或中立內容之前和之后的態度。(保羅·花岡/Unsplash)

    有害內容無處不在

    我們向實驗組參與者展示的內容在 TikTok 上廣泛流傳,而不僅僅是在“pro-ana”社區中。“干凈”的飲食、排毒和限成分飲食趨勢是飲食失調的羊皮狼,使飲食文化被重新命名為“健康”和“自我保健”。

    此內容以及Fitspiration 健身,經常獎勵和游戲化過度運動和飲食失調。

    社交媒體健康影響者發揮作用重要角色使飲食失調和健身內容正常化。

    但是,像 #GymTok 和 #FoodTok 這樣的標簽允許任何 TikTok 用戶圍繞他們和其他人的日常飲食習慣、減肥轉變和鍛煉程序創建和消費內容。

    更重要的是,日常用戶可以傳播與飲食相關的危險視頻,而不會引起名人或知名影響者因分享社會不負責任的內容而受到的強烈反對。

    我們的研究只研究了在 TikTok 上接觸此類內容的短期后果。需要進行縱向研究,看看我們觀察到的負面影響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持續下去。

    審查仍然很困難

    TikTok 用戶對他們所接觸的內容的控制有限。因為他們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由算法制定的個性化的“為你”頁面上,所以用戶不需要搜索或關注無序的飲食內容就能接觸到它。

    在我們的研究中,64% 的參與者報告說在他們的 For You 頁面上看到了飲食失調的內容。例如,視頻描繪了暴飲暴食、使用瀉藥或過度運動。

    矛盾的是,搜索身體積極性內容可能會使用戶容易看到飲食失調的內容。

    TikTok 用戶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意識到,關注或搜索與食物、身體或運動相關的任何類型的內容都可能導致無意中暴露于扭曲的身體理想。限制在 TikTok 上的時間會限制曝光率,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即使不到 10 分鐘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歸根結底,年輕人的在線安全取決于適當的社交媒體監管。沒有這一點,提高年輕女性如何避免在社交媒體上受到傷害的技能有點像給她們一件充氣救生衣,然后讓她們無限期地逆流而上。

    如果您需要支持,請考慮聯系蝴蝶基金會幫助熱線 (1800 33 4673) 或與他們聊天在線.如需緊急危機支持,請撥打 Lifeline 13 11 14。

    麥迪遜·布萊克本(Madison Blackburn)是本文所基于的研究的合著者。

    雷切爾·霍格,心理學高級講師,查爾斯特大學

    本文重新發表自對話根據知識共享許可。閱讀原文.

    寶寶起名 起名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并給予反饋。
    相關期刊推薦
    湖北農機化

    湖北農機化

    農業基礎科學 - 省級期刊

    田徑

    田徑

    體育 - 國家級期刊

    新農村

    新農村

    農業綜合 - 省級期刊

    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

    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

    信息科技 - 省級期刊

    時代報告

    時代報告

    世界文學 - 省級期刊

    科技風

    科技風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現代營銷

    現代營銷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化工中間體

    化工中間體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數字技術與應用

    數字技術與應用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美術文獻

    美術文獻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青春歲月

    青春歲月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亚洲 小说 欧美 激情 另类